1990年,香港。財務給鄭則仕打來電話,說是公司的資金周轉不過來了,問鄭則仕怎麼辦!
鄭則仕撂下一句我想辦法後,掛斷了電話,隨即便癱軟在座椅上。
他已走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哪有什麼辦法啊!
而就在這時,桌上的電話又響了起來,鄭則仕拿起一聽後,發現是娛樂雜誌的記者打來的,記者開口第一句話就是:「聽說張衛健將你公司告上了法庭,要和你解約?」
鄭則仕一愣,他前兩天才和張衛健談好,怎麼會出現這種事?
隨即,鄭則仕掛斷電話,給張衛健打了過去,請他過來談一談是什麼問題讓他改變了想法。
但令鄭則仕沒想到的是,這場談話讓他陷入了人生中最尷尬的時刻,以至於多年後他還是無法釋懷。
而這一切的源頭都是來自於一部電影的成功。
1.
1985年,喜劇片和動作片在香港風頭無兩。此時,已在電影圈摸爬滾打了將近10年的鄭則仕,忽然間有了一個很奇特的想法:電影除了娛樂至上之外,還能不能有一些其他的東西?
抱著這個想法,當時已34歲的鄭則仕開始觀察起了社會中常常被忽略的人和事物,想以此寫一個劇本出來。
起初,鄭則仕的劇本是毫無頭緒的,不知道該以哪種人、哪方面為切入口。直到偶然在新聞上看到「低能兒」三個字時,鄭則仕忽然間就有了靈感。於是,一部關於低能兒內心和生活的電影便有了雛形。
這部電影就是《何必有我》!
《何必有我》是鄭則仕自編、自導、自演的第二部影片。他也憑藉影片中的「肥貓」一角,一夜爆紅,成功拿下了第5屆金像獎最佳男主角的寶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