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雙鳳紋鏡。 | 來源: 陝西歷史博物館
可見,無論是宜芳公主,還是靜樂公主都是唐玄宗的外孫女,屬於「宗室出女」,而非皇女、皇妹這類「真公主」。
其實,唐朝嫁與契丹、奚的七位公主都非「真公主」,而多是宗室親王女、宗室近親女、宗室外甥女以及功臣女這類「假公主」。因為當時契丹與奚並非唐朝邊境的主要威脅,故而唐廷選擇以地位相對較低的「假公主」進行和親安撫。
而且,契丹與奚時叛時附的情況,也讓統治者們無法將心愛的「真公主」遠嫁。
靜樂公主和宜芳公主相繼祭天
身為唐玄宗的外孫女,靜樂公主和宜芳公主繼承了她們母親的榮耀,被賜予公主的封號。然而,在成為公主的那一刻起,靜樂公主和宜芳公主的命運便註定了,她們不得不遠離故土,遠赴塞北。
和親隊伍行至虛池驛(今內蒙古境內)時,宜芳公主在驛館的牆上題下了一首詩,即《虛池驛題屏風》:
「出嫁辭鄉國,由來此別難。聖恩愁遠道,行路泣相看。沙塞容顏盡,邊隅粉黛殘。妾心何所斷,他日望長安。」
這首詩是在歷史記載不多的宜芳公主留給後世的唯一詩作。公主深知此去難回,對故土的眷戀之情溢於言表。
而且奚族自然環境惡劣,風沙漫天,公主預見到自己將在這荒涼之地度過餘生,青春與美貌都將被風沙侵蝕殆盡。殊不知,奚族的黃沙奪去的不僅僅是她的青春和容貌,還有更大的不幸在等待著她。
六個月後,時為范陽節度使和平盧節度使的安祿山,為了軍功而多次出兵攻打奚。《資治通鑑》(卷215)中記載:「安祿山欲以邊功市寵,數侵掠奚、契丹;奚、契丹各殺公主以叛。」
在安祿山的持續壓迫下,奚族首領李延寵最終決定和契丹首領李懷節聯合起來攻打唐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