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不是科幻小說,這是我們日常語言的底層構造。
你說一個人「敗北」,實際說的是他跌出了尊位;你說某人「做東」,其實說的是他手握主動;你說「歸西」,你並不是真的指他往了哪個方向,而是說他走向了終局。
方向不是空間,是一種順序。
漢語就是在這種順序里發展出來的。
那些詞彙,不是胡亂命名,而是從天文、禮法、宗教、地理堆積出來的社會常識。
語言,不是空中飄的,它踩在中國幾千年的土地上。
想明白這件事,你才能看懂一個更大的圖景:中國人講方向,從來不是在講方位,而是在講立場、權力、生死、身份。
說「敗北」,不說「敗南」,是因為北是下游,是潰退,是退無可退。
說「做東」,不說「做西」,是因為東是起點,是主位,是發號施令的位置。
說「歸西」,不說「歸東」,是因為西是終點,是終局,是歸宿。
方向在漢語裡,不是路標,而是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