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在昏迷之中,皇宮之中成了方皇后的主場,她立刻下令嚴刑拷打楊金英等人,要她們交代一切。
幾個女人哪裡經得住拷打,沒幾下就全都招了,楊金英首先咬出來了一個名叫王寧嬪的妃子,聲稱她才是主謀,曹端妃就是被王寧嬪叫走的,這樣方便她們動手。
方皇后一聽,立刻下令逮捕王寧嬪和曹端妃,又是一頓酷刑之後,王寧嬪也是招供了,並且還說曹端妃也知情,但曹端妃卻咬死了自己一無所知,王寧嬪喊她她就走了,根本不知道有人刺殺嘉靖。
但方皇后看著這兩份截然不同的供詞,冷冷一笑:「我早就想除掉你了,你是否真的參與了,重要嗎?」
原來這曹端妃出身名門,父親是福建知府曹察,她因美貌受寵,連生兩位公主,在後宮風頭無兩。
但正是這份寵愛,讓她成了眾矢之的。
宮變當晚,她的確是在王寧嬪那裡,至於她究竟知情不知情,這卻是一個謎,但此時方皇后哪裡有心思去查證真相。
她本就嫉妒端妃得寵,明知冤屈仍想著順水推舟,以「知情不報」為由,將端妃與16名宮女一同凌遲。
凌遲之刑需割滿三千多刀,曹端妃在刑場怒罵:「王寧嬪血口噴人!」
而王寧嬪冷笑:「我就是要拖你下水!」
這場面被記錄在《明史》中,成為後宮傾軋的經典案例。
帝王復仇記:五年後一場蹊蹺大火
嘉靖在醒來之後,方皇后立刻向嘉靖彙報了這次刺駕的情況,其中的「春秋筆法」自然是不必說的,剛剛醒過來的嘉靖也是立刻陷入了巨大的危機感之中。
為什麼會有人來刺殺我?真的是幾個宮女就能做的了這麼大的事嗎?會不會朝廷里也有人支持她們?是不是有人想謀權篡位?
自古以來,皇帝的心思都是十分敏感的,更何況是嘉靖這種一路走來都是自己一個人,15歲就和一群「老狐狸」們鬥法的高智商皇帝。
很顯然,這次幾乎讓嘉靖「升天」的刺殺讓他有了嚴重的應激反應。
查!
給朕查清楚!
錦衣衛出動,只要和這件事情有關的人,一個也不能放過!
(這群逆宮婢楊金英等,並王氏各朋謀害弒朕於臥所,兇惡悖亂,好生悖逆天道,死有餘辜…各該族屬,不限籍之同異,逐一查出,著錦衣衛拏送法司,依律處決,財產抄沒交官。)
一旁的方皇后聞言那是心花怒放,這下連著曹端妃的家人也能一塊收拾了。
在一陣血雨腥風中,曹端妃的家人總共十餘口,全都被斬首示眾,只剩下了曹端妃的父親曹察被幾個好友暫時保了下來,並且上書嘉靖給曹察求情。
嘉靖此時也是清醒了過來,在看到求情的奏疏後也是一驚——怎麼還有曹端妃的事,不應該啊。
在轉動了自己這顆聰明的大腦之後,嘉靖也是察覺出來了這裡面的不對,估計曹端妃真的是被冤枉的。
但此時說什麼都晚了,曹端妃都被凌遲成「刺身大餐」了,並且方皇后救了自己的命,自己怎麼可能這個時候處理她。
於是雖然對方皇后十分不滿,卻礙於「救駕之功」無法明面發作,嘉靖也只能忍了這口惡氣,只是釋放了曹察。
直到五年後,一場大火給了嘉靖機會。
1547年,方皇后居住的坤寧宮突然起火。
宮人跪求嘉靖派人滅火,嘉靖卻只是沉默不語,宮人們大聲哭泣,被問的急了,嘉靖也只是冷冰冰道:「燒了再建便是。」
最終方皇后在大火中喪生。
諷刺的是,嘉靖為方皇后舉辦了超規格葬禮,諡號「孝烈」,還將她牌位塞進太廟。
並且在大臣面前,嘉靖哭的也是那叫一個催人淚下:「我的老婆啊,你救了我我卻不能救你啊,你就是我的原配老婆啊!」
皇后比救朕危,奉天濟難,其以元後禮葬——《明史》列傳·卷二
很顯然,嘉靖既要堵住朝臣之口,又難掩心虛——畢竟,這位皇后曾救過他的命。
刺殺的「蝴蝶效應」:帝國逐漸崩塌
壬寅宮變暴露了明朝後宮的三大殘酷真相。
帝王無情:嘉靖對宮女如草芥,對方皇后用完即棄,唯獨對曹端妃的「深情」很有可能也不過是占有欲作祟,再加上方皇后不問嘉靖就私自處死了曹端妃,這激起了嘉靖對自己皇帝權力的保護欲。
哪怕她真的參與了謀殺我,那也應該是我下令殺她。
女人何苦為難女人:方皇后借刀殺人,王寧嬪臨死攀咬,底層宮女更是權力遊戲的犧牲品。
但方皇后到了最後,也不過是成了嘉靖保護權力的祭品。
歷史由勝利者書寫:曹端妃的冤案直到《明史》編纂時才被澄清,而方皇后宮中失火的真相永遠成謎。
壬寅宮變後,嘉靖徹底擺爛,可以說這場宮變成為明朝國運急轉直下的轉折點。
首先就是本就多疑的嘉靖這下不僅對朝廷大臣不信任了,對自己後宮中的女人也是充滿了戒備,性格更加喜怒無常、暴戾多疑。
嘉靖四十四年,高拱出的會試題目有兩個「夷」字,因為韃靼等部落的原因,嘉靖十分忌諱「蠻夷」之類的字眼,這下高拱可算是犯了嘉靖的爆炸點,甚至嘉靖還懷疑高拱是不是「內外勾結、犯上作亂」,好在徐階出面苦勸,才給高拱圓了回來。
並且之後的嘉靖更加沉迷於修仙長生,因為他覺得這次被刺殺,全都是因為上天保佑自己才能活下來。
於是放飛自我的嘉靖索性連皇宮都不住了,躲進西苑修道二十多年,朝政全交嚴嵩,導致「嚴嵩當國,政以賄成」,再加上嚴嵩剋扣軍餉,導致倭寇橫行,戚繼光抗倭被迫「自籌軍費」。
對修道更加沉迷的另一個後果就是砸進去了更多的錢,禍害了更多的人,得到了更加沒有的結果,因為煉丹搜刮民脂民膏,導致了各地都有民變起義。
血色羅裙翻酒污
四百多年後,故宮翊坤宮的地磚下,紫禁城的雕樑畫棟間,似乎仍滲著曹端妃的血漬,她與方皇后一起慘呼——後宮這場權力的遊戲,從來都是吃人不吐骨頭。
這二人的冤魂與焦骨,共同構成了明朝後宮最血腥的註腳,而嘉靖帝在西苑的長生夢中,永遠聽不到宮女們深夜的飲泣,也看不到帝國大廈的裂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