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的武則天,早早見識了人情冷暖,什麼親情、友情、道義,全都是空話。
最絕的是,很多人明里暗裡勸楊氏改嫁,一個寡婦,帶著孩子,無依無靠,只能靠再婚求生。
但楊氏咬牙挺住了,她不哭,不鬧,不求情,不妥協。
她選擇了硬熬,哪怕寄人籬下受盡冷眼,哪怕生活窘迫得連飯都吃不飽,也要帶著女兒們,活下去——不是為了苟活,而是為了等待未來翻盤的機會。
這一熬,就是漫長的幾年,每一天,都是屈辱,每一天,都是磨練。
在這種環境中,武則天學會了最重要的三件事:
學會了隱忍不發,明知道受辱,也絕不能衝動,衝動的代價是徹底粉碎,隱忍才有機會反擊。
也要掩飾情緒,哭,沒用;怒,沒用,真正聰明的人,笑著咽下刀子,背地裡磨刀。
更知道了家族至上,姐妹間,不能內鬥,無論外面多艱難,內部必須一條心,因為只有家人,是最後的武器。
楊氏每天在孩子們耳邊叮囑的,不是傳統的婦道孝順,而是赤裸裸的生存法則:
「咬住牙根,別求別人,別信別人,只靠自己人。」
正是這種教育方式,讓武家姐妹之間,形成了異常堅固的聯盟,而武則天,則在這無聲的歲月中,養成了「受辱不言,謀定而動」的鐵血性格。
這些年,武則天見過太多親戚們的虛偽嘴臉,也看透了所謂的社會規則:窮,就是原罪,弱,就是廢物。
也明白了一個最冷酷的真理——想活得好,不是靠仁義,而是靠手裡握著別人害怕的東西。
這種認知,種在心底,紮根發芽,成為她日後宮斗、政鬥中最鋒利的武器。
更重要的是,楊氏並沒有給女兒,灌輸任何幻想,沒有告訴女兒「好人有好報」,也沒有告訴女兒「命運會眷顧善良」。
教的只有一件事:「忍到機會來臨的那一刻,狠狠咬死敵人。」
所以後來,武則天才能在敵人面前一遍遍裝弱,在宮中屢次被打壓、被貶、被冷宮,都能活下來,且活得越來越強大。
這種在最黑暗中紮根的生存能力,正是楊氏一點點在她身上灌注的。
楊氏用自己的一生,告訴武則天:活下去,比什麼都重要。忍一時,不是懦弱,而是為了贏一生。
這份苦撐,這份隱忍,成就了後來的天下女皇。
而代價,是童年時代,武則天心中那塊,原本可能柔軟的地方,徹底硬成了鐵。
倫理崩塌:道德是工具不是枷鎖
等到武則天入宮,家族終於看到了翻身的希望。
入宮初期,她身份低微,處處被欺壓,王皇后、蕭淑妃等後宮勢力排擠她,百般打壓。
那時的她,地位卑賤,連宮女都敢冷眼相待,真正的希望,微弱得幾乎看不見。
可武則天沒有怨,也沒有怒。
她想起了楊氏的話:「真正想活下去的人,連尊嚴都是可以扔掉的。」
於是,甘心低頭,甘心卑微,哪怕被當做棋子,被冷落在角落裡,也靜靜地等待,靜靜地積攢。
終於,抓住了機會,得到了唐太宗李世民的短暫寵愛,雖然只是小小的才人,帝王數百寵妃中的一個小卒,但對出身寒微的武則天來說,這就是一根救命的稻草。
後來,唐太宗病逝,按宮規,她被送入感業寺削髮為尼。
一切,似乎又歸零,但楊氏和武家並未放棄操作。
通過姐姐武順、外戚之力,暗中牽線搭橋,最終促成了武則天與李治的重逢與結合。
這一切背後,是家族布局、是隱忍生存,更是徹底撕破了道德底線。
因為,當時的李治,已經是她前夫李世民的兒子。
按傳統倫理,這是不可逾越的大罪,但楊氏和武家人沒有絲毫猶豫。
在他們眼中,只要能上位,道德算什麼?
後來,更荒唐的事發生了:楊氏年老,與外孫賀蘭敏之傳出醜聞,祖孫亂倫的緋聞,滿城風雨,污名遍地。
楊氏不為所動,武則天也不為所動。
為什麼?因為她們早就拋棄了,所謂的道德束縛,在她們心中,道德不過是愚弄弱者的把戲。
真正的強者,應該敢於踐踏倫理,敢於打破規則,敢於用所有手段為自己和家族謀取利益。
武則天後來掌權後,大肆提拔武氏親族,武三思、武承嗣、賀蘭氏、武攸暨等,皆因裙帶關係高升。
外戚亂政?兄妹私通?權力交易?統統不是問題。
對武則天來說,只要權力牢牢握在手中,一切罪名,歷史終將無法奈何。
所以武則天才能在後來的鬥爭中,一手逼死王皇后,親手設計廢掉親生兒子太子,扶持自己最信任的人登上帝位,最終自己親自坐上至尊寶座。
她並非天生冷酷,只是比任何人更早學會了:在權力的棋盤上,慈悲是自殺,道德是鐐銬。
【免責聲明】文章描述過程、圖片都來源於網絡,此文章旨在倡導社會正能量,無低俗等不良引導。如涉及版權或者人物侵權問題,請及時聯繫我們,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內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聯繫後即刻刪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