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果立竿見影,被裁撤的冗官名單越來越長,國庫的存銀卻越來越多。
原本需要徵收三十萬貫的賦稅,現在二十萬貫就能滿足開支。
一個有趣的細節是,當時地方官進京述職,行李中最多的不再是金銀珠寶,而是厚厚的政績文書。
有位知縣甚至帶著治下百姓聯名的萬民傘,這在十年前是不可想像的。
官場的風氣,終於開始轉向清明。
但改革從來不會一帆風順。
淳熙二年,當宋孝宗準備對科舉制度動刀時,遭到了前所未有的阻力。
那些世代簪纓的大家族聯合上書,指責皇帝"違背祖制"。
關鍵時刻,退休老臣史浩的一封密信點醒了宋孝宗:
"治頑疾需用猛藥,但藥太猛會傷身。"
第二天,皇帝宣布科舉改革暫緩,轉而全力推行《考課升陟法》,有時候,退一步才能進兩步。
這場持續十餘年的反腐風暴,最終交出了一份驚人的成績單,中央官員精簡三分之二,地方官吏減少四成,國庫歲入卻增加了五百萬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