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大部分人的存款可能會歸零?有4個原因很現實

2025-10-31     幸山輪     反饋
1/3
前幾天跟朋友吃飯,聊到各自的財務狀況。老張嘆了口氣說:"我這輩子攢的錢,怎麼感覺越來越不夠用了?明明工資也在漲,可存款卻像被什麼看不見的手給拿走了。"這話引起了大家的共鳴。

我們生活在一個物價不斷上漲的時代,很多人每個月辛辛苦苦工作,卻發現到手的錢總是不夠花。根據中國人民銀行2025年第二季度發布的居民儲蓄調查報告顯示,超過65%的家庭表示他們的存款增長速度已經跟不上實際生活成本的增長。這是一個令人擔憂的信號。

實際上,我們很多人的存款正面臨著"歸零風險"。這個風險並非危言聳聽,而是基於當前經濟形勢和個人財務管理狀況的客觀判斷。那麼,是什麼原因導致大多數人的存款可能會歸零呢?

第一個原因,通貨膨脹在無形中蠶食我們的財富。2025年上半年,我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上漲2.7%,而同期普通儲蓄年利率僅為1.85%左右。簡單算一筆帳,如果你的錢只放在銀行存款,實際上每年都在貶值近1%。

舉個例子,2015年你存了10萬元在銀行,按照這個差距計算,到2025年這10萬元的實際購買力只相當於當初的約9萬元。十年時間,你的錢在不知不覺中少了1萬元的購買能力。更可怕的是,房價、教育和醫療這些大項支出的漲幅往往遠超CPI。

去年我們小區一個鄰居,退休前攢了50萬存款,覺得自己老年生活無憂了。但僅僅五年過去,他發現這筆錢根本不夠支付他突如其來的心臟搭橋手術費用和後續康復費用。這就是通貨膨脹的威力。

第二個原因,消費主義和攀比心理導致過度消費。在社交媒體盛行的今天,我們總是能看到別人展示的光鮮生活。新款手機、奢侈品包包、高檔餐廳打卡、國外旅遊照片,這些信息每天轟炸著我們的感官。

根據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發布的《2025年中國網絡消費行為分析報告》,超過40%的90後每月花在非必需品上的支出占到月收入的35%以上。更令人擔憂的是,調查顯示有28%的年輕人承認自己有衝動消費和超前消費的習慣。

記得我一個表弟,月薪才8000元,卻買了一部1.5萬元的手機,還用分期付款。當我問他為什麼不買便宜點的,他說:"同事都用這款,我用便宜的多沒面子。"結果他不得不靠兼職來還這筆債務,存款自然是談不上了。
1/3
下一頁
呂純弘 • 114K次觀看
呂純弘 • 11K次觀看
呂純弘 • 19K次觀看
花峰婉 • 17K次觀看
呂純弘 • 10K次觀看
花峰婉 • 6K次觀看
呂純弘 • 9K次觀看
奚芝厚 • 8K次觀看
呂純弘 • 7K次觀看
呂純弘 • 23K次觀看
呂純弘 • 5K次觀看
呂純弘 • 6K次觀看
滿素荷 • 4K次觀看
喬峰傳 • 34K次觀看
呂純弘 • 8K次觀看
呂純弘 • 5K次觀看
呂純弘 • 8K次觀看
呂純弘 • 5K次觀看
呂純弘 • 23K次觀看
呂純弘 • 4K次觀看
呂純弘 • 49K次觀看
幸山輪 • 22K次觀看
呂純弘 • 3K次觀看
呂純弘 • 3K次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