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酒不開車」人人會說,可真喝上了,不少人心裡還是會犯嘀咕:到底隔幾個小時能安全上路?是等酒勁過了就行,還是必須睡一覺?甚至有人覺得,只要自己感覺清醒,就不算酒駕。
作為常年跑車評測的老司機,我得告訴大家——酒駕不看感覺,只看血液里的酒精濃度。今天就用數據和案例,把這個事徹底講明白。
酒駕、醉駕的紅線在哪?
根據《車輛駕駛人員血液、呼氣酒精含量閾值與檢驗》:
酒後駕車:血液酒精含量 ≥20mg/100ml,<80mg/100ml
醉酒駕車:血液酒精含量 ≥80mg/100ml
換算成日常喝的酒:
1~2瓶啤酒
或一兩左右12度紅酒
或半兩50度左右白酒
基本就能達到酒駕標準。別小看這個數字,一杯下肚,你就可能已經跨過紅線。
酒精代謝要多久?關鍵看兩點
喝酒後多久能開車,取決於:
喝了多少酒
個人代謝速度
一般成年男性每小時能代謝 10-15克酒精(女性略慢)。按平均代謝速度估算:
500ml啤酒:約4~6小時後可開車
半斤低度白酒:約16小時後可開車
半斤高度白酒:可能要 20小時 以上才能開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