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克制糾正欲,不自以為是
生活中,從來不乏妄自尊大的人。
他們總是把自己的想法當做準則,把自己的三觀奉為圭臬。
但是,每個人都有自己認為對的標準,別人再怎麼指手畫腳,也只是徒勞無功。
最後的結局,往往是陷入無休止的爭辯,誰也說服不了誰。
美國教育家卡耐基,就曾因糾正別人,被朋友好好上了一課。
有一天,他和朋友一起參加宴會,席間有位男嘉賓發表了一場演講,並引用了一句名言,說它出自《聖經》。
卡耐基聽了,馬上起身糾正道:「這句話不是出自《聖經》,而是出自莎士比亞的作品。」
那個男人感到很尷尬,但他不相信自己記錯了,於是和卡耐基辯論起來。
卡耐基堅定地認為自己不會錯,那位男士也對自己的說法深信不疑。
這時,卡耐基的朋友過來,了解了事情的來龍去脈後,對那個男人說:「您說的沒錯,這句話確實出自《聖經》。」
宴會結束,在回家的路上,朋友對卡耐基說:「僅僅是一句話的出處,你何必在大庭廣眾之下糾正他呢。
這樣做不僅傷害了他的自尊心,還破壞了宴會的氛圍,就連我們自己的形象也會受到影響,為了這點小事,值得嗎?」
台灣作家金維純說過:
「我等凡夫俗子,不敢奢求為人師表,只要戒掉好為人師,便已功德無量。」
很多時候,越喜歡教人做事,就越容易產生誤解和爭論。
面對不理解的人或事,學會接納,遠比改變要有用的多。
哪怕是關係親近的人,也要平心靜氣地討論,而不是趾高氣揚地說教。
每個人都有權利,按自己的想法,活在自己的生活中。
你手中的度量衡,制定不出對方想要的世界。
真正高層次的人,都懂得壓制自己的糾正欲,既不高看自己,也不低看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