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了正月門,節日特別多。正月為歲首月,這一整個月都屬於傳統意義上的春節。而作為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在春節期間的每一天都習俗眾多,這些內容都是源自於古代,歷經千載逐漸形成,其豐富了春節的傳統內涵,同時也向我們傳遞人生智慧,幫助我們在新年之初做好準備。
從初一開始,仿佛每天的習俗都在增加,在人們忙活的時候,就到了大年初四,這一天也特別講究,是個迎福迎財的吉日,屆時流行著迎灶神,迎財神等習俗,同時經過了前三天,人們家中都積攢了不少垃圾,雜物等,那麼在這樣的背景下,又衍生出了一個習俗,那就是扔窮。我們可以從初四的迎財扔窮中看出,人們對於生活富裕,財源滾滾的渴望,無論什麼時候,這都是人們內心最樸素的心愿。
大年初四「扔窮日」,扔啥有講究,不僅是表面的象徵窮氣的物品,還有一些來自於我們內心的影響好福氣的因素。這些是在開年之際值得我們去深思的。牢記「初四5不扔,到頭一場空」,下面就來看看具體是哪5樣吧,有道理嗎?
1、扔掉垃圾雜物
依照過年的講究,初一到初三之間都是不能進行打掃和傾倒雜物的。而人們每一天吃吃喝喝消耗不少,產生的生活垃圾也很多,室內也會顯得髒亂不堪。終於等到了大年初四,人們會早早起床,拿起各種清潔工具,將屋內的各個角落都清理到。同時也要讓它們順著掃帚的方向,遠離家門。經過一番細緻的清掃,垃圾被逐漸集中起來。在這特殊的日子裡,這些不再是普通的廢棄物,而是人們眼中的窮晦之氣。這時候人們要把他們都扔得遠遠的,意為將貧窮,不順都趕得遠遠的,從而迎接好的財運進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