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不敢依賴對方,是害怕失去自我
我們每個人在早年和父母相處過程中形成了日後與他人建立情感的方式,並由此影響了我們的一生。
有些人雖然走進了親密關係,但他們在內心深處,很難真正與伴侶親密起來。
身邊有對夫妻,他們都在家裡工作,各自經營著自媒體帳號,兩人共同負責家務和孩子,日子並不浪漫,卻也井然有序。
一天,妻子說要出門見個朋友,其實是獨自去了醫院。
這段時間,她每天失眠,心臟也不舒服,她沒有跟丈夫講,丈夫睡眠好,也沒發現她有異樣。
後來丈夫知道這件事,感到有些內疚,又很生氣,責怪她為什麼不說出來,生病是一個人最脆弱的時刻,如果一個人承受,婚姻的意義又是什麼。
妻子說:「我是怕你擔心,不想給你添麻煩。」
這個回答想必我們很多人都會熟悉,自己是不是經常在關係中把這句話掛嘴邊呢?
怕麻煩別人,這個想法的確很善意,但也因此失去了我們與他人連結的機會。
尤其是在親密關係中間,如果經常拒絕伴侶,那麼要知道,我們正在使用疏離的防禦方式,讓自己感到自在和安全——
也就是在維持自己的控制感。
和每天必須確認伴侶行蹤的人剛好相反,這樣的人會感到與人親密是不舒服的,因為他們早年就很少能夠從父母的身上體驗到信任和依賴。
但是,我們越自我控制,關係就有可能越失控,在親密關係里發生療愈的機率就變小。
就像這位妻子,如果她提出由丈夫陪同去醫院,對方是一定會去做的。
那麼她的關係里會因此開始增加信任,同時體驗到在人生低谷時期可以去依賴另一個人;
而對方如果是心理比較健全的人,也會享受被依賴的感覺。
該獨立的時候獨立,想依賴的時候依賴,這才是真正的親密。
所以,我們需要去覺察和理解自己用什麼方式在防禦什麼,然後想辦法為自己製造滿足的機會,一點點積累起來,為自己「改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