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國交戰,不斬來使」?很多人就是不信,最後都被拖走
「兩國交戰,不斬來使」,這句耳熟能詳的話語,仿佛是古代戰爭中的一條鐵律。事實真的如此嗎?如果輕信了這句話,穿越回古代,恐怕真的活不過三集。
歷史上,「斬來使」 的例子可謂數不勝數。秦末田橫咔嚓了劉邦派來的酈食其,東漢耿恭斬殺了匈奴送信的輕騎。
酈食其
漢末《三國演義》裡面就寫到周瑜面對曹操毀書斬使,唐朝書法家李邕,別看人家字寫得好,還截殺了500日本使團。
在唐朝那個開放包容的時代,各國使者往來頻繁。李邕的這一行為卻表明,即使在相對和平繁榮的時期,「不斬來使」 也並非絕對的準則,在某些特殊情況下,使者的生命安全依然無法得到保障。
南宋王堅砍了蒙哥的使者,花剌子模做掉了成吉思汗的親信。甚至連明世宗嘉靖皇帝,這位熱衷於修仙的帝王,也曾一刀了結了俺答派來的使者。
所以你跟我說不斬來使,那不是坑人嗎?甚至你在看電視劇的時候,裡面的橋段都是一個使者在忽悠人家大王,最後把人家大王忽悠煩了,大王一聲令下:「來人,拉出去砍了!」
被拖出去的倒霉鬼,這時候就開始喊:「饒命啊!兩國交戰,不斬來使!」你看也就拖出去的時候吼一嗓子,這都沒處說理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