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60大壽時悲嘆此生無後,守寡兒媳突然跪下:其實這是您的兒子

2025-05-11     花峰婉     反饋
3/3
看著包家的日子過得越來越熱鬧,包拯的心中十分欣慰,就連幹活也更有精力。

可這樣的日子並沒有持續多久,25歲的包繶在任上突然去世,而自己的孫子,包繶唯一的兒子也在不久後夭折,這意味著包拯的血脈就此斷絕。

經歷了兩次白髮人送黑髮人的人間悲劇,讓上了年紀的包拯痛不欲生。但他看著年紀輕輕就經歷了喪夫喪子的至痛,整日以淚洗面的兒媳崔氏,心裡更難受。便勸崔氏趁著年輕改嫁,免得下半生守寡。

崔氏是個貞烈女子,不願再嫁。見此情況,包拯也不再多勸,只是不會輕易在她面前提到兒孫等事了。

一年後,包拯迎來了他六十歲的大壽。他本不想大搞,覺得鋪張浪費,但拗不過一眾親朋好友以及官家的盛情,所以就擺了幾桌來招待客人。

看著眼前熱熱鬧鬧的人群,包拯又想起了自己不幸的子孫,便愁眉苦臉的感嘆,我愧對包家列祖列宗了,老包家要無後了。

包拯的兒媳崔氏聽到這番話,心中是十分觸動,突然走上前跪下,向包拯說道:「爹爹,其實您還有一個兒子。」

包拯和眾人都驚呆了,他們不知道崔氏這話是什麼意思。

只見崔氏從人群中帶來一個孩子,再次跪在他身前,並告訴他:這是你的兒子。

原來之前董氏的陪嫁丫鬟孫氏,因在府中行為不端衝撞了包拯,就被倔脾氣的包公遣散出門了。

而孫氏在出包府後卻發現自己懷孕了,便找到了包拯的兒媳崔氏。善良的崔氏就好吃好喝的伺候孫氏生養了這個孩子,為他取名包誕。

因孫氏是犯錯出門的,崔氏擔心包拯不願接受其所生之子,便一直隱瞞了下來。直到他聽到包拯在壽宴上袒露的心聲,才決定將兩歲的包誕帶來與包拯相認。

包拯知道了後很是開心,將次子改名為包綬,正式納入包家族譜,並接回自己身邊撫養。

1062年包拯去世,包綬這時候還小,主要是由崔氏撫養教育。崔氏視包綬如己出,並時常以包拯的37字《家訓》告誡包綬。

包綬也沒有辜負眾人的期望,走上了父親的路,接過了包拯責任,一生清廉,嚴懲貪官污吏,為百姓謀福祉,有著非常好的口碑。

包綬47歲時死在赴任路上,當時人們收拾他遺物時,身上只有46文銅錢,當真是兩袖清風。

這個故事雖然充滿了戲劇性,但也展現了包拯的清正廉明和家庭的溫暖。

包綬的成長和成就,也是對包拯最好的紀念和繼承。
奚芝厚 • 297K次觀看
舒黛葉 • 44K次觀看
奚芝厚 • 9K次觀看
舒黛葉 • 11K次觀看
福寶寶 • 52K次觀看
奚芝厚 • 5K次觀看
舒黛葉 • 20K次觀看
喬峰傳 • 6K次觀看
舒黛葉 • 5K次觀看
舒黛葉 • 9K次觀看
舒黛葉 • 38K次觀看
舒黛葉 • 15K次觀看
奚芝厚 • 3K次觀看
舒黛葉 • 8K次觀看
花峰婉 • 3K次觀看
呂純弘 • 18K次觀看
舒黛葉 • 9K次觀看
奚芝厚 • 3K次觀看
呂純弘 • 6K次觀看
舒黛葉 • 2K次觀看
舒黛葉 • 2K次觀看
舒黛葉 • 15K次觀看
舒黛葉 • 14K次觀看
舒黛葉 • 24K次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