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珅真正的靠山並非乾隆而是他,這人若不死,嘉慶可能不敢動和珅
《——【·前言·】——》
清朝歷史上最大的「貪官」和珅,提起這個名字,很多人第一反應就是他的財富。據說抄家時光白銀就裝滿了八十多間房子。
可就是這樣一個位高權重的大貪官,真正讓他得以高枕無憂的靠山,竟然不是乾隆,而是另一個關鍵人物。
如果這個人沒死,嘉慶可能根本不敢動和珅!那麼,究竟是誰為和珅撐起了這片天
苦命少年
和珅出生在一個並不怎麼富裕的滿族家庭。雖說是鈕祜祿氏,可這樣的貴族家族枝節眾多,普通家庭日子也不見得有多好過。
三歲那年,和珅的母親因為給弟弟和琳難產去世。母愛的缺失,讓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
父親一個人既要養活兩個孩子,又要侍奉年邁的父母,日子過得極其拮据。
到了九歲,他的父親又在戰場上負傷不治。這讓年幼的和珅不得不扛起照顧弟弟的重擔。兄弟兩個相依為命,雖然生活清苦,但至少還有彼此。
正是這樣艱難的境遇,卻造就了和珅日後不屈不撓、處變不驚的性格。他深知生活的不易,懂得要想出人頭地,就必須比別人更加努力。
在那段艱難的歲月里,和珅學會了一個重要的生存技能:察言觀色。他懂得如何去迎合上位者的喜好,知道什麼時候應該說什麼話。
畢竟在那個等級森嚴的年代,一個出身貧寒的滿族子弟,若是沒有過人的本領,是很難爬到權力金字塔的頂端的。
苦難的童年沒有擊垮和珅,反而鑄就了他堅韌不拔的意志。
正如他後來所說:"我之所以能有今日,皆因當年受盡苦難,方知世間冷暖。"也許正是這種百折不撓的精神,才成就了後來那個叱吒風雲的"和珅"。
侍衛也要有真本事
乾隆三十四年,和珅參加科舉落榜。這對寒門子弟來說,無疑是個沉重的打擊。
科舉是平民百姓改變命運的重要途徑,一旦落榜,便意味著仕途坎坷。
和珅並沒有因此而氣餒,他深知自己雖然出身貧寒,但卻有著過人的才華和毅力。即便前路坎坷,他也要想辦法闖出一片天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