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錢人」的標準是什麼?有人覺得是開豪車、住別墅,有人認為是財務自由、無需為生計奔波。但在現實中,財富的衡量遠沒有這麼簡單。
當前經濟環境下,房價波動、就業壓力、消費升級讓每個人對「有錢」的定義更務實。有人攢了半輩子錢只為買一套房,有人努力工作希望年收入突破瓶頸,也有人通過理財讓存款穩步增長。
其實,「有錢人」沒有絕對門檻,但可以通過3個核心標準判斷:無貸房產、7位數存款、年收入超30萬。滿足其中一條,已算跨入「財富舒適區」。
無貸房產:一套房,鎖住家庭財富的「安全墊」
在中國,房產是家庭財富的「壓艙石」。央行調查顯示,我國城鎮居民家庭資產中,住房占比超70%。但高房價下,多數人需背負20-30年房貸,每月工資剛到帳就被銀行划走一部分,生活品質大打折扣。
無貸房產為何是「有錢」標誌?
擺脫月供壓力:假設一套房月供1萬元,30年需還360萬(含利息)。無貸意味著每月多出1萬可支配收入,相當於家庭年收入隱性增加12萬。
資產純凈度高:貸款房產的凈資產=房價-剩餘貸款。若房價500萬,貸款剩200萬,實際凈資產僅300萬;而無貸房產的500萬全是「真金白銀」。
抗風險能力強:經濟波動時,無貸家庭無需擔心斷供風險,甚至能通過出租房產獲得被動收入。
案例:
北京的王先生2015年全款400萬購入一套房,如今房價漲至800萬。同期貸款購房的李先生,首付30%後貸款280萬,30年利息超200萬,目前凈資產僅520萬(800萬房價-280萬剩餘貸款)。王先生雖未經歷房價暴漲的「狂歡」,但財富積累更穩健。
但需注意:
若為全款購房犧牲了子女教育、養老儲備等,可能因小失大。無貸房產是「有錢」標誌,但需建立在合理財務規劃基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