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一個家庭有多少資產,才算有錢人?3個條件,滿足一個就算

2025-08-25     幸山輪     反饋
3/3
年收入超30萬:家庭財富的「進攻引擎」

如果說存款是「防禦」,收入則是「進攻」。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3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2萬元,三口之家平均年收入約11.76萬。家庭年收入超30萬,相當於全國前10%的水平。

高收入為何能定義「有錢」?

加速財富積累:假設家庭年收入30萬,支出15萬,每年可結餘15萬。10年可攢150萬,加上投資收益,資產增速遠超普通家庭。

覆蓋大額支出:子女國際教育(年均20萬)、高端醫療(私立醫院挂號費上千)、改善型住房(首付)等,高收入家庭更有能力承擔。

提升生活體驗:每年兩次家庭旅行、定期更換電子產品、享受高端服務……高收入讓生活從「生存」升級為「生活」。

行業差異:

網際網路、金融、醫療等行業平均年薪超20萬,部分崗位(如算法工程師、投行經理)年薪可達50萬以上;

傳統製造業、服務業年薪多在10萬以下,家庭年收入超30萬需夫妻雙方均為高收入者。

但需理性:

高收入不等於高凈值。若年收入30萬但支出25萬(如一線城市房貸、車貸、子女教育),實際結餘僅5萬,財富積累速度可能不如低收入但高儲蓄的家庭。關鍵在於控制消費欲,提升儲蓄率。

三大標準的內在邏輯:資產、現金流、抗風險力的平衡

無貸房產、7位數存款、年收入超30萬,看似獨立,實則相互關聯:

無貸房產需要高存款或高收入支撐:全款買房需一次性拿出數百萬,或通過高收入逐年積累;

高收入加速存款增長:年收入30萬的家庭,若儲蓄率50%,5年可攢75萬;

存款為房產和收入提供「安全墊」:有100萬存款的家庭,即使面臨失業或收入下降,也能通過存款維持生活,避免被迫賣房或借貸。

「有錢人」的標準從不是固定數字,而是能否通過財富獲得更多選擇權:

無貸房產讓你不必為租房搬家煩惱;

7位數存款讓你在疾病、失業時從容應對;

年收入30萬讓你能送孩子出國、帶父母旅行。

但財富的終極意義,是支撐你追求熱愛的事業、陪伴家人、探索世界。與其糾結「是否達標」,不如專注提升賺錢能力、優化資產配置、控制消費慾望。

你更看重無貸房產、存款還是高收入?歡迎在評論區分享你的財富觀!
呂純弘 • 24K次觀看
管輝若 • 3K次觀看
舒黛葉 • 5K次觀看
喬峰傳 • 14K次觀看
呂純弘 • 740次觀看
喬峰傳 • 400次觀看
管輝若 • 5K次觀看
舒黛葉 • 2K次觀看
舒黛葉 • 2K次觀看
管輝若 • 2K次觀看
舒黛葉 • 820次觀看
呂純弘 • 410次觀看
呂純弘 • 440次觀看
管輝若 • 2K次觀看
舒黛葉 • 11K次觀看
喬峰傳 • 500次觀看
呂純弘 • 2K次觀看
管輝若 • 2K次觀看
管輝若 • 1K次觀看
舒黛葉 • 1K次觀看
管輝若 • 2K次觀看
舒黛葉 • 670次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