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羽至死不肯渡江的真相:只因他發現一個「秘密」,徹底感到絕望
《——【·前言·】——》
秦末亂世,英雄競起。項羽,大家都聽說過他力能扛鼎,智勇雙全,帶著幾千人馬就敢挑戰秦朝的百萬雄師。
也許你認為項羽在烏江邊不肯過江是因為沒臉見江東父老,可歷史真相遠比這複雜。
原來他發現了一個驚天秘密,才徹底放棄逃生的念頭。到底是什麼事,讓這位西楚霸王徹底絕望?
楚國血脈,霸王起兵
項羽可不是什麼平民英雄,他骨子裡流淌著楚國貴族的血液。
他的爺爺項燕是楚國赫赫有名的將軍,在和秦國的戰鬥中表現出色。
小時候的項羽就跟著叔叔項梁學習兵法和武藝,不過這傢伙對讀書不太感興趣,學了一會兒就扔下了,說自己只想學怎麼帶兵打仗,統領千軍萬馬。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實行暴政,賦稅繁重,徭役不斷,老百姓苦不堪言。項梁和項羽叔侄倆一直在等待時機起兵反秦。
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一聲吼,揭開了反秦的大幕。"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這句話振奮了無數人,各地紛紛響應起義。
項梁和項羽看準時機,在會稽(今浙江紹興)起兵反秦。
第一步就是幹掉秦朝派來的官員殷通。項羽一刀就結束了殷通。然後他們收編了當地的八千精兵,開始了反秦之路。
項羽指揮這支新組建的軍隊打了幾場漂亮的勝仗,名聲開始在江東一帶傳開。
項羽身材魁梧,力大無窮。傳說他能生拉硬拽一頭牛,輕鬆舉起數百斤的鼎。
他性格剛烈,不服管教,打仗時勇猛無比,士兵們都又敬又怕他。
項梁常常對別人說:"這孩子將來不得了,我這點成就跟他比起來算不了什麼。"
英雄並肩戰強秦
起義軍里還有個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劉邦。
當時的劉邦只是個鄉村亭長,帶著一幫鄉親們也加入了反秦的隊伍。
命運讓項羽和劉邦這兩個後來的死對頭在最初成了戰友。
反秦聯盟成立後,項梁被推舉為首領之一。項羽跟著叔叔四處征戰,表現出色。
他們聯合劉邦等人先後攻打了城陽、濮陽、定陶等地,給秦軍造成了不小的打擊。
項羽每戰必先登,衝鋒在前,士兵們看到主帥如此勇猛,個個士氣高漲。
這段時間是項羽軍事生涯的黃金期,他展現出非凡的軍事才能和領導能力。他善於抓住戰機,出其不意攻其不備。
一次夜戰中,項羽帶領三千精兵,悄悄渡過泗水,突襲秦軍大營,火光沖天中,秦軍被殺得丟盔棄甲,四處逃竄。項羽的名聲越來越大,被譽為"天下猛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