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結束一段關係最好的方式——利用「白熊效應」

2025-03-18     溫澤峰     反饋
1/3
相比小孩子的簡單直接,結束時的頭破血流,成年人的離開,往往更多的是盡力保持體面。

很多人以為結束一段關係是以宣告分手、斷聯、離婚來作為標誌性的終點,但皮克斯的經典動畫電影《尋夢環遊記》里已經告訴了我們,死亡不是終點,遺忘才是。

所以,分手、斷聯這些形式上的節點,都不算真正的結束一段關係。如果你努力克制住了自己的行為,卻始終讓自己陷在這段關係給你帶來的傷害,回憶和痛苦裡,那便不算真正的完結。

01- 白熊效應

1987年,心理學家丹尼爾·維格納做了一個心理實驗,參與者被要求「不要想像白熊」,結果發現,人們反而會因此不自覺地反覆想到白熊,且試圖壓抑的念頭會以更高頻率反彈。

因此這種心理學現象被稱為「白熊效應」,又稱「反彈效應」,是指越試圖壓抑某個想法或情緒,它反而會越頻繁、更強烈地出現在腦海中。這種現象反映出人類思維中「壓抑」與「失控」的矛盾關係。

人類的大腦有兩套系統,一套監測系統,一套作業系統,大腦自動檢測「被禁止的念頭」是否出現;而作業系統則會調用認知資源去壓制這個念頭。於是便導致了監控系統持續激活,反而讓念頭被反覆強化。

這就是為什麼,你明明反覆告訴自己要忘記他,卻總是不自覺地強化了腦海中對他的記憶。這也是為什麼,失去後,你想起的,全都是對方的「好」。 因為對方的好,正是你最想忘掉的東西。是那些美好的回憶,導致了失去後的痛苦。

如果對方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壞人,你也不會因為失去而感到遺憾難過。壞就壞在,感情的複雜之處在於好壞交替,天使與惡魔並存。

過去的美好被打破之後,你可能會因愛生恨,也可能會因為思念和追憶,憂思成疾。

只要你還在因為一個人而感到困擾,還會產生強烈的情緒,不管是恨,是痛苦,還是憤怒,都不算關係的完結。

真正的完結,是徹底的放下。這個人,或者過去的這段關係,當你提起或想起時,都不再牽動你的情緒,才是真正的結束。
1/3
下一頁
溫澤峰 • 850K次觀看
溫澤峰 • 13K次觀看
徐程瀅 • 18K次觀看
徐程瀅 • 46K次觀看
徐程瀅 • 20K次觀看
徐程瀅 • 29K次觀看
溫澤峰 • 12K次觀看
溫澤峰 • 15K次觀看
溫澤峰 • 12K次觀看
溫澤峰 • 13K次觀看
溫澤峰 • 10K次觀看
徐程瀅 • 9K次觀看
徐程瀅 • 16K次觀看
徐程瀅 • 9K次觀看
徐程瀅 • 33K次觀看
喬峰傳 • 27K次觀看
呂純弘 • 22K次觀看
溫澤峰 • 19K次觀看
溫澤峰 • 7K次觀看
溫澤峰 • 9K次觀看
溫澤峰 • 9K次觀看
溫澤峰 • 12K次觀看
溫澤峰 • 19K次觀看
尚娥媛 • 39K次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