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新婚當晚,寫下一首"洞房詩",流傳至今成為千古絕句

2025-05-02     花峰婉     反饋
1/3
蘇軾新婚當晚,寫下一首"洞房詩",流傳至今成為千古絕句

前言:

洞房花燭夜,本應是新人纏綿悱惻、耳鬢廝磨的良宵,但蘇軾卻在新婚之夜提筆寫下了一首詩。

沒有濃情蜜意的誓言,也無旖旎纏綿的描寫,卻以幾句看似平淡的詩句,道出了情感的深沉與人生的豁達。

這首「洞房詩」竟在千年之後依舊被人傳誦,被譽為絕世佳作。

那麼,蘇軾為何在最私密的良夜動筆吟詩?他寫下的到底是對佳人柔情款款,還是另有深意?

天作之合、神交心契

公元1037年1月8日,著名文學家蘇洵的長子蘇軾,出生在四川眉山。

這個當時已負盛名的書香門第,為蘇軾鋪就了廣闊的天地。

自幼天資聰穎的蘇軾,在父親的諄諄教誨下,很快便展現出過人的才學。

1056年,年僅19歲的蘇軾,隨父親進京赴考。

初入仕途的他,在殿試時寫下的名篇《刑賞忠厚之至論》,驚艷了文壇,連當世大家歐陽修也驚嘆不已。

歐陽修力排眾議,極力賞識這個後起之秀。

也正是這一年,蘇軾在王弗父親的書院中,與年方16歲的王弗初次相遇。

兩人因題詩"喚魚池"而心意相通,堪稱天作之合。

在王弗父親的撮合下,他們很快喜結連理,成就了一段佳話。

從青澀懵懂到兩情相悅,從論詩唱和到白頭偕老,這對神交已久的伉儷,註定要留下許多美好的回憶。

每每回想起與愛妻相識、相戀的點點滴滴,蘇軾內心總是涌動著幸福的暖流。

恩愛夫妻、舉案齊眉

新婚燕爾,沉浸在甜蜜愛情中的蘇軾,情不自禁地寫下了傳誦千古的名詞《南鄉子》。

"寒玉細凝膚,清歌一曲倒金壺","豆蔻花梢二月初",詞中這些精巧細膩的比喻,淋漓盡致地描繪出少女的美麗。

而"年少即須臾,芳時偷得醉功夫"的感慨,則充滿了對美好婚姻生活的憧憬。

婚後十年間,蘇軾與王弗琴瑟和鳴,相敬如賓。

作為蘇軾的賢內助,王弗不僅持家有道,還常為夫君的仕途出謀劃策。

蘇軾瀟洒豁達,王弗溫婉賢惠,夫唱婦隨,堪稱天作之合。

1060年,蘇軾再次參加科舉,一舉奪魁。

然而,天妒英才,好景不長。

1066年,蘇軾的父親去世,母親也相繼離世。

蘇軾不得不回鄉守孝三年。

這一變故,令蘇軾的仕途和生活,陷入了低谷。

《江城子》千古絕唱

命運無常,悲歡離合,原是人生常態。

但蘇軾萬萬沒想到,1069年,年僅26歲的愛妻王弗竟也香消玉殞,撒手人寰。

痛失摯愛,蘇軾萬念俱灰,肝腸寸斷。

在流放密州的一個雪夜,蘇軾夢見早逝的愛妻,悲從中來,寫下了那首哀婉悽美的《江城子》。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跌宕起伏的詞句,字字血淚,訴說著蘇軾內心深沉的思念和哀傷。

這首承載著無盡愁緒的千古絕唱,表達了蘇軾對愛妻刻骨銘心的情意。

詞中"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一句,更化用了唐代詩人張籍《節婦吟》中的名句"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生動傳神地表現了離別的悲慟。

"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詞人以老翁之貌,自喻傷心之甚,不勝悲涼。

這首詞也成為蘇軾一生婉轉悱惻的絕唱。

生命不息、創作不止

失去了心愛的女子,此後漫長歲月里,蘇軾獨自面對人生的苦難。

1071年,他因議論變法新政,觸怒權貴,被貶為汝州團練副使。

文人學士,淪落至此,不禁令人扼腕嘆息。

但蘇軾並未被磨難擊垮。
1/3
下一頁
奚芝厚 • 296K次觀看
舒黛葉 • 44K次觀看
奚芝厚 • 9K次觀看
舒黛葉 • 11K次觀看
福寶寶 • 52K次觀看
奚芝厚 • 5K次觀看
舒黛葉 • 20K次觀看
喬峰傳 • 6K次觀看
舒黛葉 • 5K次觀看
舒黛葉 • 9K次觀看
舒黛葉 • 38K次觀看
舒黛葉 • 15K次觀看
奚芝厚 • 3K次觀看
舒黛葉 • 8K次觀看
花峰婉 • 3K次觀看
呂純弘 • 18K次觀看
舒黛葉 • 9K次觀看
奚芝厚 • 3K次觀看
呂純弘 • 6K次觀看
舒黛葉 • 2K次觀看
舒黛葉 • 2K次觀看
舒黛葉 • 15K次觀看
舒黛葉 • 14K次觀看
舒黛葉 • 24K次觀看